目录
点睛
作为自我教育与成长的文学批评张涛;1
当代前沿·百年叙事之电影
从走向世界到影响世界—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尹鸿;陶盎然;5-11+28
中国电影伦理叙事与共同体美学——类型母题与集体神话饶曙光;马玉晨;12-21
影像见证历史,叙事深入共情——中国工群电影的百年历程与经验价值杨俊蕾;22-28
今日批评家_张涛
缘起与探索——夏氏兄弟通信中的《中国现代小说史》写作
张涛;29-33+2
功底扎实的本色派——张涛的当代文学研究王学谦;34-36
性格的冷峻与逻辑的理性——张涛印象记张福贵;37-38
现场
比较审美现代性和当代美学研究的新路径——第九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综述何信玉;39-44
理论新见
生命美学作为未来哲学
潘知常;45-54+60
网络正能量的文化考辨与话语实践蓝媛慧;55-60
人物塑形的单线条与多角度——微型小说人物创造论刘海涛;61-65
重读经典
“三红”与“一创”的拼贴——重读茹志鹃的《百合花》与《剪辑错了的故事》许子东;66-69
《创业史》为什么这样“红”张丽军;70-77
日常生活、“人”的本质目的性与“新道德”的本源——沈从文在启蒙主义的名与实之间选择
马新亚;78-84
诗坛万象·百年新诗学案
1920年代中期新诗的“中衰”
吴丹鸿;85-92
从重庆到延安:艾青作为党的文艺工作者的生成
马正锋;93-101
中国当代新诗史上的“灰娃现象”
马富丽;102-109
谈艺随笔
鲁迅与齐白石之比较与启示蔡毅;110-116+123
个人锋芒
不辨主脉,何论源头?——再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问题邵燕君;吉云飞;117-123
打捞历史
《译文》停刊前后鲁迅与茅盾的交往关系考察
吴旭;罗长青;124-130
端木蕻良的桂林时间
黄伟林;131-135
港台澳及海外华文文学
论北美新移民华文文学的身份问题及其文学史定位
朱旭;136-145+151
余光中游记散文的乡愁与中国意识徐鼎鼎;146-151
南方百家
宏阔时空的史诗性书写——评梁晓阳《出塞书》容本镇;152-154+162
论黄格胜作品的浪漫情怀冯凤举;155-158
庞白的海洋文学创作解读张宗刚;159-162
绿色批评
本真性、绝望感与文学的可能性命题——关于林那北的小说徐勇;163-167
一个现实主义诗人的向外拓展与向内挖掘——评《时间笔记》杨清发;168-173
温州地域文化与温州小说家的创作郑翔;174-179
艺术时代
民歌精神·审美经验·时代价值——谈彩调剧《刘三姐》及《新刘三姐》黎学锐;罗艳;180-185
红色经典的艺术探索与价值——以《血色湘江》为例董迎春;覃才;186-189
壮剧《百色起义》的英烈叙说韩德明;190-192
当代艺术视角·漓江画派
元宝山小青山寨 中国画
黄格胜;韦俊平;194
启事130
儿童文学绘本的创作与阅读推广会
梁礼曾;193